郑永年: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关键是理性
2019-06-19 16:52:16
  • 0
  • 5
  • 38


▲ 中国需要以全方位、更大规模、更深刻的开放政策应对美国的对华经济战。

美国社会很多精英提倡通过和中国进行经济战的方式来拖慢甚至遏制中国的发展。所以,不难理解,今天中美两国尽管进行着“贸易战”,但“贸易战”仅仅是一个名义而已,实际层面两国之间所进行的早已经大大超越了贸易范畴,包括商贸、投资、知识产权、技术等方面,可说是已经拉开了要进行全面经济战的架势。

现在轮到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了。从目前的状况看,美国的意图极其明确,就是要拖延和遏制中国的发展。未来的局势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如何回应。今天的中国并非吴下阿蒙,并非郑观应时代了,未来的历史并非美国一家说了算的,中国也是这个舞台上的一个主角。

中国需要回应,也必须回应,但回应的方法必须得当。中国内生型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并没有像其他很多经济体那样高度依赖西方美国。尽管归根结底,像中国那样的巨型经济体最终需要依靠内需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但这绝非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是必须避免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就开放政策达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即封闭走向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共识到今天仍然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当美国西方开始进行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时候,中国领导层一再宣言要坚持开放政策,并且开始了新一波的更为深度的开放政策实践。

也就是说,中国在以全方位的、更大规模、更深刻的开放政策迎战美国的对华经济战。和排他性的重商主义时代不同,今天的经济战所竞争的是谁更开放,看谁能够通过开放政策吸引到最优质的经济技术资源,从而提高和强化自己的竞争能力,追赶或者保持经济的领先地位。

西方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从世界经济史经验来看,只要一个国家本身是开放的,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把这个国家孤立起来。同样,只要中国本身是开放的,资本的逻辑决定了中国是不可以被孤立的。美国经济之所以强大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美国的消费市场,庞大的消费市场使得很多国家需要依赖美国市场而生存。这一逻辑也适用于中国。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内部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70%。

尽管中国的中产阶层的比率仍然小于美国,但其绝对规模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也就是说,中国拥有一个利润丰厚的大市场。美国的商品需要市场,美国的技术需要市场,没有人乐意放弃中国市场。即使美国的资本因为政治压力不得不放弃中国市场,那么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呢?美国是否有能力施压所有西方国家放弃中国市场呢?

再者,美国企业如果放弃中国市场就会增加自己的成本,导致投资的减少,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美国进入世界体系以来,其经济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其一直处于不断扩张的过程之中。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的本质就是扩张,否则就会死亡。如果借用西方的概念来说,中国便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边疆。既然西方花了巨大的努力打开了中国市场,谁又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呢?

的确,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的企业家并没有为中国发声,有的站到了政府的一边。不过,美国企业界和美国其他的既得利益集团(包括安全和军工系统、政客等)的意图不同,企业家向中国施压是为了中国更大的开放,而其他利益集团则是意图遏制和围堵中国。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简单地说,中国越是开放,美国的贸易战越是难以打下去。

在国际舞台上,各国面临着现存多边主义组织解体的危机,尤其是那些美国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美国纷纷“退群”,转向了单边主义和双边主义。不过,对所有其他较小国家来说,包括欧盟成员国、日本和东盟国家等,仍然需要通过多边主义机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个方面也是中国可以加以努力的。中国可以加快加入一些区域多边主义组织,包括没有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同时中国可以创建新的多边主义机构,类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尽量把美国的盟友也包括进来。即使是像“一带一路”那样的项目也可以转化成为多边主义机构,向其他多边机构开放。

不管怎么说,即然美国向中国发起了经济战,中国即使想回避也很难,只有迎战。但迎战的过程应当是理性展现的过程,而不是情绪表达的过程。情绪很容易表达,而理性则是少有的。但只有理性才能保护和促成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也只有理性才能促成中国履行作为大国的区域和国际责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